【优质课堂】注重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成长--公共基础课部 湛畑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4-06-21 15:42:33|浏览人次:546

    一、教师简介

    湛畑,副教授,硕士,公共基础课部大学外语教研室教师。

    主要承担课程:《大学英语A(1)》,《大学英语A(2)》,《大学实用英语(1)》;

    主要成果: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教材一本;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EI会议收录1篇;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4项;2023-2024-1学期执教的《大学英语A(1)》课程的课堂获得“优质课堂”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湖北省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C类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获得湖北省赛区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外教社·词达人杯”湖北省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获得省级决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湖北省赛区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第二十四届外语翻译大赛(非英语专业B组笔译)获得一等奖等。

    二、经验交流

    (一)教学设计

    根据《大学英语A(1)》课程组统一部署,结合教学大纲安排,该课程教学设计采用了以线下教学为主,结合线上教学的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对每单元的学习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讲授”“线上线下探讨”“课后自学”和“巩固”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前预习”环节中,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单元主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会给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重难点,课堂上结合单元内容设置“讲授”“提问”“线上线下讨论”“课堂小练习”“小组任务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在“讲授”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演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式驱动式教学、合作式学习、翻转式教学等方式,强调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时刻督促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做好笔记,比如读写课程中熟记核心词汇的重点和运用相关语法知识和句型的难点等,以及听说课程中应用听力技巧听懂听力材料的重点和运用单元中口语表达技巧的难点等。在“提问”环节,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回答相应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讨论”环节,根据话题设置线下讨论和线上讨论,线下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小组发言人可代表其小组进行发言总结,线上讨论则强调人人参与,发表观点,增强互动。在“课堂小练习”环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时从课本上选取部分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时通过学习通发布练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小组任务展示”环节中,设置了经典诵读活动、小组视频制作活动、小组PPT制作和讲述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每次课的总结环节,除了对本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外,还会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判断自己是否达成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课后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完成练习等。每单元学完,学生需完成教师团队精心编写的单元测试题,进行必要的巩固。

    线上部分通过学习通平台展开。在线课程针对每单元重难点知识和拓展知识进行了学习资源的补充,包含主题背景资料拓展、核心词汇和表达巩固、阅读和写作技巧指导、开放式问题讨论和单元在线测试等。每单元会根据实际授课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任务点,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帮助学生做好更充分的预习和更深入的复习。此外,我还会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测、随堂测、问卷调查、课后作业、在线讨论等,确保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及时反馈,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结合单元主题,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如通过“成长”主题,使学生意识到作为大学生,逐步适应大一新生活,走出家庭舒适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水资源问题”主题使学生意识到全球性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每个人的践行和支持;通过“远离网络”主题引导学生认清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 “双刃剑”影响,认识沉迷网络对个人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甚至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加强自律,理性、科学地对待电子产品。

    (二)课堂互动

    1.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包含个人回答问题、小组代表回答问题、两人对话、小组代表演讲等形式。如在读写课堂上,学习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时,会针对学生的基础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包含朗读、翻译、填空、匹配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针对话题拓展,设置与单元话题相关又适合学生讨论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在听说课堂上,设置了针对听力材料中重点内容的提问、重点句子复述、两人英语对话、多人讨论、小组代表演讲、小组间辩论等互动形式。这些互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学生主动性的增强

    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会发一张小纸条,让学生将姓名写在小纸条上,课下时交给我,学期末会参照他们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对线下的课堂表现分进行打分。在开学第一堂课,就跟学生明确说明本学期线下课堂表现分的构成,如个人回答问题、两人英语对话、多人讨论、学习态度等,只要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就可以获得一张小纸条,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发言人数较多。同时,我对于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抬头率和听课率。

     

    三教学案例

    (一)案例一

    1.教学难点 同位语从句 “The reason that...”和 “the fact that...”的用法(选自读写课第三单元)。学生容易混淆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用法,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结合两种从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词、被修饰词语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学习并应用同位语从句。

    2.讲解方法 课前,采取翻转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一是通过短视频提前了解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定义和用法;二是熟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课上,通过演绎法的方式,讲解同位语从句的定义、用法以及两种从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词、被修饰词语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并让大家对课前所找到的句子进行辨析,判断所找的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是否正确。然后布置课堂小练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本上的使用同位语从句句型改写句子的相关练习。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练习完成后,对练习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课后,布置学生写三个同位语从句,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案例二

    1.教学难点 介绍家乡的口语技巧(选自听说课第五单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薄弱,难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英语单词发音不准确,单词量匮乏,句子结构混乱,怯于表达等问题。

    2.讲解方法 首先,课前根据课本内容布置对古巴相关信息搜集的任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课上通过抢答活动,回答关于古巴的常识问题,了解古巴的风土人情,接着播放视频,完成相应的听力练习题,引导学生体会视频中蕴含的Carlos 对家乡的热爱,在以上情感铺垫基础上,适当补充介绍某地(家乡)的口语技巧(词汇、句型等),如课堂上以武汉为例子,介绍武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和句型,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展开小组陈述,并邀请志愿者对家乡进行介绍,教师从多方面如语音、词汇、句型、表达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怕出错,才能更好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报效家乡的使命感。

    (三)案例三

    1.教学难点 大一新生应当怎样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选自读写课第二单元)。大一新生进校后,所面临的学习环境和高中有所不同,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较高中也有所差异,如何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是每一位新生所面临的问题。

    2.讲解方法 采用BOPPPS有效教学法。在Bridge-in(导入)部分,通过展示我校精美的校园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出大学生活的单元主题;在Objectives(目标)部分,明确本次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在Pre-test(前测)部分,通过学习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初次来我校上学报到的情景;在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部分,带领学生学习与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和英语视频,在这部分设置了填空题和简答题,如讨论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想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Post-test(后测)部分,设置了与适应大学生活相关的拓展问答题,如在大学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如何做到让父母放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在Summary(总结)部分,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本环节学习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如何更好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等。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重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