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简介
袁谦,讲师,公共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承担大学体育羽毛球、长拳、足球等课程。参与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曾获得公共基础课部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羽毛球比赛第五名,两次省级比赛第一名。2024-2025-1学期所授《大学体育3-羽毛球》评选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校级优质课堂。
二、教学经验分享
(一)教学理念
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健康第一”贯穿学校体育教育的始终。
(二)课程目标
《大学体育(3)-羽毛球》是面向全校大一、大二年级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水平,增强学生身体健康;通过体育理论内容和运动技术实践,向学生传授羽毛球运动基本知识、原理和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加强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协同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我校教务处专家积极推广的、教学效果良好的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羽毛球课教学。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型,包含六个环节:Bridge-in(导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和Summary(总结)。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羽毛球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效果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改变了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单向传授的方式。通过参与式学习(P),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羽毛球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学习针对性
在该模式中,教学目标(O)环节要求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并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内容。这种清晰的目标设定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练习,避免盲目练习。
3.注重学情分析,实现因材施教
通过前测(P),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现有羽毛球运动水平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这对于羽毛球课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差异较大,个性化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强化反馈与评估,促进羽毛球运动技能掌握
后测(P)环节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反馈。这种即时反馈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正确技能,提升学习效率。
5.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该模式不仅注重技能学习,还通过导入(B)和总结(S)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总结能力。例如,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或分析动作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提升综合素养。
6.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该模式中的参与式学习和游戏化设计(如分组练习、比赛等)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能。
三、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一 体育的价值
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认识体育的众多价值,进一步热爱、参加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2.教学难点 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以及体育的延伸功能。
3.教学方法 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活力。
4.教学过程
(1)导入(B) 采用提问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如我校开展体育教学、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2)目标(O) 通过讲解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1:理解体育体育的基本概念,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价值。
目标2:认同体育的本质价值、探究并理解体育的延申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前测(P) 了解学生体育的基本素养
以加“课堂表现分”为奖励,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学生以生活中的案例发表对体育本质价值的看法。
(4)参与式学习(P) 以实践检验真理,亲身感受体育的价值
①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羽毛球颠球比赛。
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行集体跳绳等比赛。
③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发表观后感。
提醒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体育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5)后测(P)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体育实践练习后,引导学生从身体锻炼后的反应、课堂上所使用的器材、观看奥运会比赛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思考,体育的本质价值和延伸价值。通过提问抢答的方式评估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情况。
(6)总结(S) 回顾知识点,强化对体育价值的认识
结合实践练习,让学生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举例说明体育的价值,如强身健体、促进团结,促进交友以及展现国家实力等。学生回答的体育的本质价值:①跳绳能够锻炼腿部肌肉,提高手脚协调性;②长跑可以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③羽毛球比赛可以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团队精神;④打羽毛球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悦等。
在学生总结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举例加以解释以及进一步拓宽体育的延伸价值。体育的延伸价值:①经济功能:如购买羽毛球器材、观看体育竞赛、体育旅游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等。②政治功能:运动健儿参加奥运会展现我国综合实力,提高国家威望等。
(二)教学案例二 学习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基本掌握正手发高远球的基本特点,以及战术意义。
2.教学难点 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动作中击球时机准确;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3.教学方法 结合BOPPPS教学模式,运用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纠错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教学过程
(1)导入(B)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教师与学生进行发球比赛,教师展示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与学生发球经行对比。提问:“你们知道老师的发球为什么能又高又远,你们这些动作的关键技巧吗?”引发学生思考。
(2)目标(O)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动作要领
目标1:描述正手发高远球的动作要领,正确演示正手发高远球的完整动作。
目标2:理解正手发高远球的战术意义,并应用于实战。
(3)前测(P)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因材施教
让学生尝试发高远球,观察他们的动作。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高远球的理解,如“你认为发高远球时哪些部位需要发力?
(4)参与式学习(P)通过互动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①讲解与示范:
分解动作:握拍、站位、引拍、击球、随挥。
强调重点:侧身、重心转移、手腕发力、击球点。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②分解练习:
学生徒手模仿:分解动作练习。
持拍练习:无球挥拍,体会发力。
多球练习:教师发球,学生击打。
③完整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正手发高远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④游戏与比赛:
发球比远:比较发球距离。
发球接力:小组合作完成发球任务
(5)后测(P) 评估学习效果,检查目标达成情况。
①学生展示正手发高远球,教师评估动作。70%学生能够基本完整做出发球动作,少数学生动作比较流畅。
②设置目标区域,统计发球成功率。80%的学生能够将球发到有效区域内。
③分组比赛,观察学生发高远球的应用能力。80%的学生能在实战中运用出发高原球技术。
(6)总结(S) 总结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①回顾正手发球的关键动作和步法。
②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三)教学案例三 学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特点以及比赛中使用的战术意义;使学生掌握击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基本掌握高远球技术。
2.教学难点 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分解动作的顺序,以及挥拍动作的连贯性
3.教学方法 结合BOPPPS教学模式,运用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纠错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教学过程
(1)导入(B)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找一名有一定羽毛球运动水平的学生进行正手击高远球对打,向学生展示高远球对打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作的关键技巧吗?”引发学生思考。简要介绍正手击高远球的基本战术意义,如调动对手、争取时间等。
(2)目标(O)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要领
目标1: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握拍、挥拍、击球点、发力顺序)。
目标2:理解正手击高远球的基本战术意义以及加以应用
(3)前测(P)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让学生尝试正手击高远球,观察他们的动作和击球效果。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技术要点的理解,如“你认为击高远球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如初学者组和提高组),以便因材施教
(4)参与式学习(P) 通过互动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详细讲解正手击高远球的动作要领,包括握拍方式、击球点位置、挥拍轨迹和发力顺序。
②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强调关键点,如身体侧转、手臂自然摆动、击球时手腕的发力等。
分解练习
①学生先进行无球挥拍练习,熟悉动作轨迹。
②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抛球,另一人练习击高远球,重点体会击球点和发力。
③设置目标区域,学生尝试将球击到指定区域,增加趣味性。进行小组比赛,看哪组能够连续完成最多次高质量的正手击高远球。
(5)后测(P) 评估学习效果,检查目标达成情况。
让每位学生进行正手击高远球展示,教师评估其动作规范性和击球效果。
①通过半场对练,观察学生在实战中的技术应用能力。60%的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高远球对打,且20%的同学能够对打高原球超过20拍。
②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并给予针对性反馈。
通过学习正确的打高远球方法后,大部分学生提高了一定的挥拍力量,能把高远球打得更高更远
(6)总结(S) 总结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回顾正手击高远球的关键动作要领,如握拍、击球点、挥拍轨迹和步法。
①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如击球点过低、发力不协调等)。
②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每天进行10分钟无球挥拍练习或与同伴对练。